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政治化战争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独家文学 www.djwx.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政治化战争

    战火再次点燃,对四方首脑会晤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虽然美国总统依然坚持人道主义援助必须与政治体制挂钩。王元庆只承诺军事行动结束之后在印度举行全民大选,但是随着共和国陆军向海得巴拉进军方首脑会晤变得对共和国更加有利。

    摆在美国面前的现实是,如果不尽快在四方首脑会晤上达成一致意见,中**队很有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攻占海得巴拉,到时候再与中国讨价还价,更不可能获得美国想要的好处。

    10月29日下午,布兰迪诺率先承诺为印度提供500万吨粮食。

    与之前的人道主义援助承诺不同,布兰迪诺拿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即第一批50万吨粮食将在年底之前运抵苏拉特,第二批150万吨与第三批300万吨粮食分别在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的1个月与2个月内运抵印度。问题是,布兰迪诺留了一手,没有明确500万吨粮食的具体移交对象,也就是说到底是交给印度临时政府、还是交给占领军,或者交给南方的海得巴拉政权。因为美国并没承认印度临时政府,认为中国的占领行动非法,所以站在法理的立场上,美国不大可能将粮食移交给印度临时政府与占领军。如果美国将第一批50万吨粮食移交给海得巴拉政权,肯定无法让中国接受,因为可以看成是军事援助。按照布兰迪诺的提议。应该尽快在印度成立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机构,由该机构负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

    王元庆没有接受这个提议,原因很简单,战争还没结束,国际组织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按照王元庆的要求,美国应该将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移交给印度临时政府,或者移交给占领军,由印度临时政府或者占领军负责分发粮食。为了确保分发工作得到落实,美国可以向救助地区派遣观察员,监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作为对布兰迪诺答应提供500万吨粮食的回应,王元庆承诺在2036年3月底前让非政府国际组织进入印度,开设人道主义救助站,规模由国际社会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数量决定,基本上按照每50万吨粮食开设1处人道主义救助站的标准执行。也就是说,美国提供500万吨粮食,只能在印度开设10处救助站。

    可以说,谈到这,基本上就是讨价还价了。

    美国做出承诺之后,法国总统代表欧盟做出为印度提供350万吨粮食的援助承诺,俄罗斯总统也答应为印度提供200万吨粮食。

    毫无疑问,这些援助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俄罗斯总统以四方首脑会晤主席的身份向全世界呼吁,希望有能力的国家参与到印度的人道主义救助行动中来,为饱受战争摧残的印度民众提供包括粮食、药品在内的救援物资。

    随后,共和国、美国与欧盟也发表了相似的呼吁。

    10月30日,澳大利亚率先表态(主要是澳大利亚所处时区靠前),承诺提供100万吨粮食与5万吨药品。随后。新西兰答应为印度提供50万吨粮食与1万吨药品,印度尼西亚答应为印度提供50万吨粮食,乌克兰答应为印度提供100万吨粮食,罗马尼亚答应为印度提供75万吨粮食……当天,总共有32个国家先后表态,承诺为印度提供1225万吨粮食与47万吨药品。

    只是,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海得巴拉政权还没有完蛋,中国又不为国际组织人员的安全做出担保,粮食到底应该交给哪个政权?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当天下午,39军先头部队攻占坎曼,距离海得巴拉不到150千米。天黑前,36军攻占尼扎马巴德、37军攻占格里姆纳格尔与瓦朗加尔。到此,3支野战军完成了对海得巴拉的两面包围行动。

    夜间,39军的先头部队转向西行,前去攻打马赫布卜纳格尔。

    局势再明朗不过了,只要39军攻占了马赫布卜纳格尔,3支野战军就从三个方向上包围了海得巴拉,只有西面的古尔伯加仍然在印军的控制之中。

    也就在这个晚上,裴承毅收到了总参谋部的命令:尽快合围海得巴拉。

    项铤辉突然干预前线作战行动,绝对不是心血来潮。战争打到现在,项铤辉还是第一次干预前线战术行动。虽然项铤辉没有说明合围海得巴拉的目的。但是裴承毅立即就想到了即将结束的四方首脑会晤。

    命令肯定是元首下达的,只是通过总参谋长传达给前线总指挥。

    事实上,就算没有项铤辉的命令,裴承毅也得考虑要不要合围海得巴拉。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没有考虑合围海得巴拉,主要是想留下突围通道,让印军主动撤离海得巴拉,把印军消灭在突围的道路上,避免强攻海得巴拉。现在看来,印军从海得巴拉突围的可能性非常小,强攻海得巴拉已经不可避免。如此一来,就得尽快合围海得巴拉,切断海得巴拉与外界的联系。

    既然总参谋长下了命令,裴承毅也不再犹豫。

    当天晚上,裴承毅就命令36军的先头部队向古尔伯加挺进。

    虽然从战局上看,39军攻占马赫布卜纳格尔后,可以沿着公路线向古尔伯加挺进,进攻行动更加顺畅,而到达尼扎马巴德的36军必须在山区行军,攻打古尔伯加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39军只有2个装甲旅北上,1个旅留在了坎曼,另外1个旅正在攻打马赫布卜纳格尔,很难分兵攻打古尔伯为了不对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动造成太大的影响,裴承毅只能让36军前去攻打古尔伯

    似乎预感到攻打古尔伯加的行动不会非常顺利,31日凌晨,裴承毅让空突151旅做好了参战准备。

    事实也确实如此,攻打古尔伯加的战斗很不顺利。

    31日凌晨4点30分,36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古尔伯加北面。准备向市区推进的时候遭到了印军的猛烈反击。如果不是陆航的低空攻击机群及时赶到,恐怕冲在最前面的装甲突击营将成为共和国陆军第一支在印度战争中被印军全歼的营级战斗部队。

    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彻底打乱了36军攻打古尔伯加的行动。

    天亮后,裴承毅立即让空突151旅出发,协助36军攻打古尔伯

    直到这个时候,海得巴拉战役的第一场恶战才真正爆发。

    作为海得巴拉最后一处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印军有足够的理由死守古尔伯根据侦察机搜集到的战场信息,驻扎在古尔伯加的印军超过30万。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战斗力极为低下的预备部队,但是古尔伯加在大后方,该地印军的抵抗意志还足够强大、士气与斗志都还不错。战斗中,印军拼得很顽强,给36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还好,裴承毅早就有所准备。

    空突151旅参战的时候,陆航与空军同时加强了古尔伯加方向上的投入力度,36军与37军的远程炮兵也将炮口对准了古尔伯

    毫无疑问,不管有多少拿着步枪的印度步兵,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斗。

    技术装备上的巨大差距,绝对不是兵力能够弥补的。简单的说,进攻部队绝对不会与防御部队拼刺刀,甚至不会进入印军步枪的有效射程之内。战斗中,进攻部队做得最多的就是呼叫远程火力支援,或者为远程火力支援提供引导信息。在这种不对称战斗中,印军肯定会战败,区别只是在何时战败。

    共和国陆军猛攻古尔伯可以看成围攻海得巴拉的序章。

    当天方首脑会晤在莫斯科结束。

    因为美国与共和国在援助物资分发问题上仍然僵持不下,所以四方首脑会晤只决定了第一批援助物资到达印度的时间,既11月30日。到底由谁来分发物资,则由第二次四方外长会晤解决。

    回国的路上,王元庆电话联系了裴承毅。

    不用猜,王元庆只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在11月31日之前占领海得巴拉。就算费尔南德斯逃到了班加罗尔,海得巴拉政权也名存实亡。在没有第二个政权的情况下,不管美国有没有承认印度临时政府,有权力分发国际援助物资的只有印度临时政府。

    对前线部队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重大挑战。

    接到元首的电话,裴承毅立即让跃跃欲试的27军开赴坎曼,参加攻打海得巴拉的作战行动,同时命令第空突旅与第171空突旅做好参战准备。

    虽然还有1个月,但是海得巴拉有大约150万印军,打起来并不容易。

    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催促36军与空突151旅,要求进攻部队必须在48小时之内拿下古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