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七十一章 不公平的赛跑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独家文学 www.djwx.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七十一章  不公平的赛跑

    侦察卫星突然“失灵”。并没立即引起nsa的关注。

    作为高科技、高投入的尖端军事装备系统,在电子设备小型化、系统集成化、模块化设计等等技术的影响下,军用卫星系统早已放弃了强调单一功能的发展模式,将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同一颗卫星或者同一个星座上,导致卫星系统越来越复杂,经常出点小故障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直到4点30分左右,nsa的技术人员才发现了蹊跷。

    在侦察卫星系统发回来的两组图像数据中,都出现了一个问题,即针对南亚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南部地区、以及伊朗东南部地区的侦察照片的分辨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也就是由厘米提高到了米。

    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故障。

    导致侦察卫星拍摄图像的分辨率降低的原因有许多,对光学侦察卫星来说,有可能由设备共振、逆光、镜头遭到太空垃圾撞击、信号发送器出现故障等等因素导致发回地面基地的数据出现问题,但是只在某一区域内出现这个问题,就只有可能是两种原因,一是设备共振,二是遭到干扰。因为人造卫星都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轨道高度不同、飞行速度就不一样,而近低轨道并不是完全真空化,加上卫星上的系统,有可能出现有规律的震动。而共振现象肯定会出现在椭圆轨道想对应的两个点上。

    nsa的技术人员立即查找了另外一个点上的照片。

    结果告诉他,卫星没有受共振影响,而是被*扰了。

    不得不承认,nsa的情报分析员非常严谨,虽然闭着眼睛都能想到,侦察卫星肯定受到了干扰,但是在拿到证据前,情报分析员并没上报。

    也就是说,直到4点50分左右,史塔克才掌握这一情况。

    这位跟随杜奇威多年的陆战队员立即命令nsa调整数颗卫星的工作轨道,尽快弄清楚南亚地区的情况。他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联系杜奇威。

    收到史塔克发来的消息,杜奇威立即吓了一跳。

    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不懂技术,所以杜奇威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遭到了攻击。虽然发生地点在南亚地区,而且按照nsa提供的数据,受干扰区域的中心在伊朗东南部,因此有理由相信,这起事件与伊朗有密切关系,但是杜奇威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作为一个普通国家,伊朗有能力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毋庸置疑,在背后下手的肯定是共和国。更重要的是,战争即将爆发,共和国重点对付南亚上空的美国侦察卫星,肯定与裴承毅有关。也就是说,裴承毅已经开始行动了。

    做出判断,不等于找到了对策。

    站在杜奇威的立场上。就算知道裴承毅马上就要出拳,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原因很简单,他根本就不知道裴承毅会向哪个方向出拳。

    与nsa的情报分析员一样,虽然杜奇威有一万个理由相信,裴承毅会集中力量打击扎格罗斯山区的土军,争取在地面部队到达前用空中打击瓦解土军的战斗力与抵抗意志,但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杜奇威仍然不敢臆断。

    可以说,这种讲求证据的思想早就深入了杜奇威的骨髓。

    要知道,在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有的时候必须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在等待更加确切的消息时,杜奇威亲自跟史塔克通了电话,询问详细情况。得知侦察卫星只是在南亚地区上空失灵,在其他地区工作正常后,杜奇威立即意识到,这就是战争即将爆发的信号。

    挂断电话后,杜奇威再次向土军发出警告。

    虽然土军已经按照杜奇威在3个多小时前发出的警告进入了战备状态,杜奇威再次发出警告的意义并不大,但是杜奇威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要警告土军,而是要为即将到来的打击推卸责任。

    在此之前的几个小时。杜奇威一直在关注土军的行动。

    准确的说,是美土联军司令部在关注土军的战备行动,负责此事的参谋每半个小时就会向杜奇威报告一次情况。虽然杜奇威并不指望土军能有惊天表现,但是土军的状态仍然让他惨不忍睹。

    到3点30分,土军的前线部队才进入阵地。

    实际上,大部分土军作战部队都没部署到位。按照杜奇威派往土军各营级单位的联络军官发回的消息,大部分土军只是象征性的进入战备状态,并没严格按照战备要求做好遭受突然打击的准备。别的不说,半数以上的土军营级部队在4点之后仍然呆在营地里,没有按照要求进入防御阵地。更让美军联络军官感到气愤的是,在他们提出应该尽快进入阵地的要求之后,土军指挥官不但没有采纳,还以土军官兵不能饿着肚皮上战场、尊重土耳其军人的权利等等理由加以拒绝。

    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土军官兵压根没有把战争当回事。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土军基层部队的这种怠慢情绪与军队的上层人物有很大的关系。早在28日夜间,杜奇威就再三警告土耳其高层,不要对战争抱任何幻想,只要共和国做出战争决定,就能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打垮土军,但是从总理到总参谋长,土耳其高层没有一个人相信,甚至有人认为杜奇威危言耸听,无非是想让土方交出全部指挥权,好让土军成为美军攻打伊拉克与伊朗的开路先锋。

    导致土耳其高层麻痹大意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敌人还在万里之外。

    虽然共和国当局正在积极为战争做准备,但是在杜奇威连番警告的时候,共和国的军事部署却没有这么积极果断。到28日夜间,距离土耳其最近的共和国陆军作战部队还在伊拉克西部的沙漠里面,而距离土耳其最近的共和国海军舰队还在波斯湾。共和国空军的作战部队则远在巴基斯坦。

    在土耳其高层眼里,这绝对不是针对土耳其的进攻部署。

    为了让总理安心,土耳其总参谋长不但亲口做出保证,还做了分析,即共和国要想发动机关弄,首先就得集中航空兵,而在海湾活动的3支航母战斗群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如果共和国的地面部队在没有空中支援与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发起进攻,不但别想突破土军设在东南山区内的防线,还将遭到土耳其空军的迎头痛击。因此土军总参谋长断定,只要共和国没有向前线部署航空兵,战争就不会爆发。

    受此影响,土耳其总理自然不会把杜奇威的话放在心上。

    再次收到杜奇威的警告,土耳其当局仍然没有当回事。在他们看来,敌人还在几千千米之外,完全没有必要为本土安全担心。

    既然土军不把杜奇威当回事,杜奇威自然不会把土军当回事。

    等待进一步的消息时,杜奇威开始考虑一个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即要不要把两个旅的先头部队派往土耳其东南部地区。

    可以说,这两个来自欧洲军团的旅在前期战斗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如果别无选择,必须用美军去堵枪眼的话,那么杜奇威就得放弃在叙利亚北部地区的迂回进攻行动,把重点放在南方战场上。集中兵力从戈兰高地向大马士革进军,在叙利亚的广袤沙漠中与共和国陆军打一场规模浩大的消耗战。

    这也正是杜奇威一直在努力避免出现的情况。不是美军打不起消耗战,而是美国承受不起消耗战。虽然美国多家情报机构都提供了足够准确的情报,即现在的共和国已经不是20年前的共和国,受青壮年人口急剧减少的影响,国家的战争承受能力大不如前,绝对不可能像半岛战争那样,用上万官兵的生命换取一场惨烈胜利,但是杜奇威更有理由相信,在民族文化等影响下,美国肯定会在共和国之前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