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十八章 风起浪涌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独家文学 www.djwx.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十八章  风起浪涌

    如果说为了顾全大局。在做重大决策之前,裴承毅会再三权衡,更像经验老道的政治家,而不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那么在同一情况下,袁晨皓就是个彻头彻尾、行事果断的军人。

    8月8日,即得到元首授权的第二天早上,袁晨皓就签署了第一份与战争有关的总参谋长令,命令东北、西北与驻扎在中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后勤部队彻查物资囤积情况,修缮物资仓库,检修运输设备,做好物资调动与装卸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大战在即,后勤保障肯定放在第一位。

    当然,对袁晨皓来说,要做的只是下达一道命令,其他的事情都由参谋按照早已拟定好的计划逐步展开实施。

    不得不说,即便在裴承毅面前,袁晨皓也有所保留。

    众所周知,早在2049年。还是安全副总理的裴承毅就将制订战争计划的重任交给了袁晨皓,时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也授予了袁晨皓相应的权力。虽然针对世界大战的计划要比针对局部战争的计划复杂得多,不然耗费巨资为总参谋部搭建世界上最庞大的计算机群,但是一场世界大战前后也就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6年),制订相关计划的时间也最多持续几年而已。在2050年初拿出第一份简要计划之后,总参谋部每年都会提交一份修改过的计划,并且在2053年与2056年提交了全新的计划。由此可见,袁晨皓手里不但不缺乏现成的战争计划,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计划,并且立即加以实施。

    袁晨皓在中央决策会议上显得底气十足,某些时候甚至不太给裴承毅面子,与如此充分的前期准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一些内部人士的话语来说,如同裴承毅是最高决策层中不可否缺的统帅,在军队里面,袁晨皓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虽然在某些方面,比如指挥军队作战,袁晨皓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但是说到谁最清楚共和国的战前准备,而且谁能指挥共和**队顺利完成战前准备,那就非袁晨皓莫属了。仅此一点,就决定了袁晨皓在共和**队中的重要性。

    对其他国家来说,袁晨皓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了。

    前面已经提到,中东战争之后,大概在2042年前后,cia就将袁晨皓当成了头号策反对象。并且采取了专门行动。虽然到2055年之后,受大局影响,美国当局终止了这种极易引发战争的冒险行动,并且命令禁止针对敌对国高层领导人采取实质行动,但是美国的情报机构从未降低对袁晨皓的关注力度。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2056年底到2057年初,也就是袁晨皓出任总参谋长前后,cia一度加强了对他的监视力度,并且针对是否由他出任总参谋长的各种情况做了预先判断。总而言之,在美国情报机构眼里,袁晨皓不但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军人之一,还算得上是共和国的二号人物。

    当然,关注袁晨皓,不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事务,还要关注与他有关的事情。

    总参谋长令不是绝密命令,在下达的过程中会由多人经手,最终送交给基层部队,所以谈不上保密性。更重要的是,在美俄欧等国数百颗军事卫星的严密监视下,共和**队的任何调动都没有秘密可言,更别说数十处军事基地与数百座军事仓库的异常举动了。在袁晨皓下达命令之后不到2个小时。从日本海西部海域上空通过的一颗美国的侦察卫星就发现了元山港内的异常情况。又过了半个小时,相关的情报分析报告就出现在了nsa局长的办公桌上。在袁晨皓下达命令后大约3个小时,从nsa局长办公室打出的紧急电话搅乱了美国总统杜奇威的晚餐安排。与此同时,nsa的信息处理系统正按照紧急态势处理方式,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cia局长、国家安全顾问、参联会主席、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在内的美**政要员。

    美国东部时间,8月7日23点30分,也就是袁晨皓下达了总参谋长令大约3个半小时之后,美国总统杜奇威在白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国务卿威廉姆斯、国防部长史塔克、cia局长刘易斯、nsa局长霍利菲尔德、国家安全顾问鲍布里奇、参联会主席洛克维尔上将与北美防空司令菲利普上将。

    可以说,这些人就是杜奇威这套班子的核心成员。

    史塔克不必多做介绍,他再次出任国防部长就是杜奇威的意思。威廉姆斯是前民主党资深外交家,在布兰迪诺政府中担任过驻外领事、大使与助理国务卿,他也是民新党的创始者之一,被公认为民新党中最出色的外交人才。因为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务卿主要负责外交事务,所以他也是杜奇威政府中的外交问题专家。cia与nsa的掌门人一个是前民主党成员、另外一个是前共和党成员,其中刘易斯与杜奇威的交情最深,霍利菲尔德则在基本观点上与杜奇威完全一致。鲍布里奇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面孔,而且在杜奇威政府中的重要性远不如前面提到的几位。不是说这位来自共和党的鹰派人物没有才华,而是在杜奇威这里,像他这样的人才没有多少施展空间,因为杜奇威本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洛克维尔上将与菲利普上将在三十年前就结识了杜奇威,两人属于那种没有多少政治头脑,比较单纯的军人。

    当然,杜奇威身边的能人志士绝不止这么几个。

    外界比较熟悉的还有美国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上将、海军司令考彭特上将、空军与天军司令安杰洛第上将(美国也合并了空军与天军,而且采用了与共和国一样的办法,即保留空军番号,以应对常规军控协议)、陆战队司令帕里斯上将、以及数位战区司令,而外界不熟悉的。还有包括外交事务顾问桑托斯、首席总统助理英迪拉、白宫事务顾问雅申科等一大批身居普通职位、甚至没有正式官职的幕僚。

    当然,对杜奇威而言,最重要的助手,并不前面提到的。

    即便是比较传统的美国人都认为,在杜奇威政府中,除了住在白宫的总统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围绕在总统身边的官员幕僚,而是作为备份的副总统。甚至有人认为,杜奇威这届政府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面貌,使得以往很少受到重视,也很少在大选之外发挥作用的副总统成为实权人物。

    美国副总统不是别人,正是洛布林夫人。

    不管怎么样,最能体现副总统价值的,还是成为副总统之前的大选。

    众所周知,民新党在2048年的大选中败北之后,杜奇威出任党魁,与前共和党国务卿洛布林夫人组成搭档,参与了2052年的大选。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民新党没有能够在这次大选中入主白宫非常可惜,但是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大选开始前,两人就认为民新党不大可能取胜,参与大选的主要目的是稳住选民。为在4年后的大选中胜出打下基础。正是如此,在2056年的大选中,杜奇威再次与洛布林夫人搭档,并且以毫无悬念的优势胜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新党能在第一轮选举中击败共和党与民主党,没有将大选拖入第二轮选举(2050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在三党、以及更多党派参选,没有任何党派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的情况下,将由得票最多的两个党派进行第二轮选举,并且由得票多者当选的新选举方法)。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洛布林夫人。说直接点,正是因为洛布林夫人的存在,以及由她说服了一些以往一直忠于共和党的利益集团与民间势力,才让杜奇威在第一轮选举中就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用nbc电视台的评论来说,正是因为洛布林夫人的努力,美国才有惊无险的化解了自南北战争以来最惊心动魄的国内危机,使美国社会团结一致,没有在多党派竞争的撕扯下分崩离析。虽然作为民新党的咽喉,nbc的评论有点偏颇,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选举被迫进入第二轮,由两个得票最多的政党角逐总统宝座,确实有可能使美国社会分裂,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如果在和平时期,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毕竟美国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也有完善的法制体系,过了初期的阵痛,美国公民会逐渐接受新的游戏规则。问题是,在2056年,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美国社会上出现的任何程度的动荡、哪怕是动荡征兆,都有可能成为战争开打的信号,而在实力本来就不如共和国的情况下,美国更加难以取胜。

    赢得大选,并不等于赢得了所有美国人的信任与支持。